macd50 發表於 2013-11-16 09:46:53

另类台风特辑——被除名的台风

另类台风特辑——被除名的台风

2013-11-16 09:17:44   来源: 中国天气网
中国天气网讯 11月,一只疯狂的“海燕”飞过西太平洋,在菲律宾、中国、越南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浩劫。它就是2013年第30号台风“海燕”,也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登陆最强的超强台风。
据统计,截至11月15日,联合国表示“海燕”造成菲律宾4460人死亡,92万人流离失所,灾民人数达1180万;中国至少13人死亡,5人失踪;越南至少13人死亡,81人受伤。
空前的强度、惨烈的伤亡、巨大的灾情,都在描绘着这个台风的独一无二。“当一个台风破坏力太大或太特别,它的名字将会被弃用。”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说,“海燕”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会被除名。




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(张永宁 摄)
台风作恶被除名 受害国有发言权
从事台风预报20多年的许映龙告诉记者,2000年开始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才启用现行的命名规则,通常在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级别时,就有机会获得命名。
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14个国家或地区,各提供10个名字,一共140个名字组成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,循环使用。不过,在台风命名表上的名字并不是“终身制”,一旦台风作恶多端或太有个性,就会在命名表上被除名。
“除名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它的独一无二。”许映龙说,一般来说被除名的台风都具有登陆强度强、灾害损失大、人员伤亡重的特点,比如2006年重创我国的超强台风“桑美”;还有少数台风虽然不强,但足够特别,比如2001年的热带风暴“画眉”,它是有史以来最靠近赤道的台风。
那么,台风到底怎么被除名呢?许映龙介绍,除名申请由台风受害国在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年会上提出,通过审议后即被弃用,次年年会上将公布台风命名国提交新的替补名字。




“海燕”过后,菲律宾岛上房屋几成废墟。(图片来源:美国天气网)
台风除名代表:“海燕”弃用的三大理由
作为受台风影响频繁的国家之一,中国也是台风委员会成员国,许映龙曾四次代表中国提出台风除名申请,即目前已经停用的“桑美”、“碧利斯”、“莫拉克”、“凡亚比”。在他看来,2014年年会上,菲律宾代表团将会提出对“海燕”除名的申请。
“我认为,他们的申请将会阐述‘海燕’被除名的三方面理由。”许映龙说,从登陆强度来看,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监测为170海里/小时(约91.8米/秒),这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登陆最强的台风;从人员伤亡来看,4460人死亡,这个数字超越了以往被除名的任何一个台风;从经济损失来看,联合国称菲律宾损失超百亿美元,同样超越以往。




从太空看“海燕”的范围与印度的面积(上方左侧)相当(图片来源:新浪)
那“海燕”除名后,什么名字会进入台风命名表?作为“海燕”的命名国,我国代表将在2015年台风委员会年会上提交3到5个替补名,供委员会投票选择。“我们可能会考虑具有神话传说或者民族特色的名字,比如‘牛郎’‘织女’。”许映龙说。
今年台风多又强 生成数破21世纪以来记录
无论是最近的“海燕”,还是此前的“天兔”“菲特”“范思高”,都在提醒着我们:今年是台风活动频繁的一年。尤其是到了后半年,台风更是来势汹汹。截至11月15日,2013年已生成31个台风,较常年偏多4个,成为21世纪以来最多的一年;而在这31个台风中,有7个是超强台风,较超年偏多1个。
许映龙分析,今年台风偏多偏强有三方面的原因。今年台风季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,赤道地区对流活跃,十分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台风源地气旋系统生成发展;同时,西南季风结束时间较常年偏晚近20天,水汽充足;加上海温持续偏暖,为台风生成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,导致今年台风多又强。
历史上被除名的台风
据统计,自2000年至今,已有至少23个台风被除名,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。比如“云娜”、“龙王”、“麦莎”、“珍珠”、“碧利斯”、“桑美”、“莫拉克”、“芭玛”以及“凡亚比”都曾给我国带来重创。
在被除名的台风中,“龙王”是由我国提供的名字,2005年它给台湾、福建、广东等地带来严重破坏之后,被“海葵”取而代之。其他被弃用的中国名字还有:2009年“芭玛”、2006年“珍珠”、2004年“婷婷”、2003年“欣欣”、2001年“画眉”。
最近一个被除名的是影响了菲律宾的“宝霞”,它的替代名将会在2014年公布。



历史上被除名的台风具体如下:
2012年第24号台风“宝霞”(超强台风)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影响620余万人口,造成1000人以上死亡,房屋6万间全倒、9万间半倒,经济损失近十亿美元。(柬埔寨命名)
2011年第21号台风“天鹰”(强热带风暴)在菲律宾棉兰老岛造成1200人以上死亡,财产损失占到全年西太热带气旋总数75%以上。替补名“天鸽”(Hato)。(日本命名)
2010年第11号台风“凡亚比”(超强台风)在中国东南部、台湾总共造成101人死亡,41人失踪。因灾伤病328人,紧急转移安置12.9万人,直接经济损失51.5亿元人民币。其替补名为“雷伊”(Rai)。(密克罗尼西亚命名)
2009年第8号台风“莫拉克”在台、闽、浙、赣造成巨大损失,遇难人数600人以上,8000余人被困,造成台湾数百亿台币损失,大陆损失近百亿人民币,被除名,替补名为“艾莎尼”(Atsani)。(泰国命名)
2009年第16号台风“凯萨娜”造成菲律宾、南海诸岛、越南共计402人死亡,造成农业经济损失重大,替补名为“蔷琵”(Champi)。(老挝命名)
2009年第17号台风“芭玛”(超强台风)造成菲律宾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台湾降水量打破全年记录,给海南、广西等省造成一定洪涝灾害,经济损失惨重,死亡441人,替补名为“烟花”(In-Fa)。(中国澳门命名)
2006年第1号台风“珍珠”(强台风),在菲律宾、中国东南部、台湾总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亿美元的损失,替补命名为“三巴”(Sanba)。(中国澳门命名)
2006年第4号台风“碧利斯”(强热带风暴),在菲律宾、中国东南部、台湾总共造成800多人死亡或失踪以及44亿美元的损失,替补命名为“马力斯”(Maliksi)。(菲律宾命名)
2006年第8号台风“桑美”(超强台风),在马利安那群岛、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台湾省总共造成458人死亡以及2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,替补命名为“山神”(Son-Tinh)。(越南命名)
2006年第16号台风“象神”(超强台风),在菲律宾、海南、越南、柬埔寨、泰国总共造成279人死亡以及7.4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,替补命名为“丽琵”(Leepi)。(老挝命名)
2006年第22号台风“榴莲”(超强台风),在菲律宾、越南、泰国总共造成于819人死亡,经济损失无法估计,替补命名为“山竹”(Mangkhut)。(泰国命名)
2005年第9号台风“麦莎”(强台风),给我国华东地区造成重大损失。40万人被撤离,上海地铁停运。仅浙江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元(其中宁波损失27亿元)。江苏发生狂风暴雨天气,并且造成经济损失达12亿元。替补命名为“帕卡”(Pakhar)。(老挝命名)
2005年第14号台风“彩蝶”(超强台风),在日本造成21人死亡,替补命名为“杜苏芮”(Doksuri)。(韩国命名)
2005年第19号台风“龙王”(超强台风),给我国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江西等地造成大风大雨,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,替补命名为“海葵”(Haikui)。(中国命名)
2004年第1号台风“苏特”,给密克罗尼西亚联邦、关岛、北马里亚纳群岛、帕劳、中国台湾、日本等地带来一定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,替补命名为“银河”(Mirinae)。(韩国命名)
2004年第8号台风“婷婷”,造成日本南鸟岛4人死亡,多人受伤,并造成一定自然灾害。替补命名为“狮子山”(Lionrock)。(中国澳门命名)
2004年第14号台风“云娜”(强台风),“云娜”台风登陆中国东南沿海。造成164人死亡,24人失踪,直接经济损失达181.28亿元。替补命名为“凡亚比”(Fanapi)。(密克罗尼西亚命名)
2003年第1号台风“欣欣”,给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造成一定灾害。替补命名为“白海豚”(Dolphin)。(中国香港命名)
2003年第7号台风“伊布都”(超强台风),造成菲律宾、我国华南地区重大人员伤亡。仅在中国广西就造成12人死亡,损失超过5亿元。替补命名为“莫拉菲”(Molave)。(菲律宾命名)
2003年第14号超强台风“鸣蝉”(Maemi),造成韩国150多人丧生。损失无法计算。替补命名为“彩虹”(Mujigae)。(韩国命名)
2002年第6号台风“查特安”(超强台风),登陆日本关东平原,造成多人丧生和严重的财产损失,替补命名为“麦德姆”(Matmo)。(美国命名)
2002年第15号台风“鹿莎”,袭击韩国西部,替补命名为“鹦鹉”(Nuri)。(马来西亚命名)
2002年第26号台风“凤仙”,造成关岛大量人员伤亡、财产损失,替补命名为“红霞”(Noul)。(朝鲜命名)
2001年第26号台风“画眉”(热带风暴),虽然不是很强,但它是有史以来最靠近赤道的台风,所以被除名了,替补命名为“琵琶”(Peipah)。(中国澳门命名)

nanluo 發表於 2013-11-16 20:26:26

冻好比一杯冷水

tianxia2008 發表於 2013-11-17 08:08:18

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只会导致以后的气候越来越恶化

發表於 1970-1-1 08:00:00

z245155167 發表於 2013-11-17 19:51:19

06年的桑美  经过我家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另类台风特辑——被除名的台风